阳新法院:为了执行 执著前行

来源: 研究室 时间:2017-06-06 11:35:14

“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2016年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出如是郑重承诺。

 对于“执行难”这个老大难问题,广大的案件胜诉者深恶痛绝,常常如此感慨:“赢了官司输了钱!”

2016年以来,阳新法院瞄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目标,迎难而上,多管齐下,让那些“老赖”们无处可赖。2016年,该院共受理执行案件1628件,执结1547件,同比分别增长60%和76%,执结标的额达5亿余元。今年1至5月,该院已受理各类执行案件1219件,同比增长49%。

          一张“应执尽执”的大网         

“行动开始!”4月20日晚,随着该院党组书记、院长刘红斌一声令下,数辆警车直扑白沙镇石河村,现场执行干警手持高科技4G执行单兵系统,将一名闭门不出、抗拒执行的被执行人捕获。这是该院全面启动“霹雳一号”行动中的一个小镜头。

继集中执行行动之后,该院对“老赖”展开了新一轮强大攻势。将其照片、姓名、未履行标等身份信息在报纸、网络及人流密集地域进行公开曝光;开展大接访活动倾听当事人诉求,受理举报“老赖”或财产线索;开展“霹雳二号”之拔钉行动,强制腾退“老赖”房屋,集全城之力围剿“老赖”,力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严惩失信、协助执行的共识。

为编织一张“应执尽执、不落一人”的大网,该院探索出了集中执行、快速执行、会商执行、应急执行等四种执行方式,根据执行案件的类型和特点,灵活采取具体执行措施。为了确保执行的效率和质量,该院还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开通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建成集远程视频指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的执行指挥中心,通过大数据,以信息化为引擎,促高效、精准执行。

一群“无孔不入”的执行人   

为维护当事人胜诉权益,向“执行难”全面宣战,该院以高要求、高标准、高配备,优化执行队伍,力争破除“执行难”藩篱。

一起民间借贷暨返还合伙投资款纠纷案,10年前就已审结并进入执行程序,但被执行人李某一拖再拖,巧言赖账。今年3月11日是个周六,这天下午,执行干警邓敬富带儿子去医院打针,在路上发现了李某。老邓一边追踪,一边打电话叫同事,后来在一家渔具店,4名执行人员将李某“揪”住。在执行干警晓之以法,动之以情的思想攻势下,最终10余年的积案三个半小时搞定。

这是该院执行干警为兑现民生权益,把执法办案放在首位的一个剪影。

随着执行案件逐年上升,人案矛盾日益突出,执行工作要求越来越高,该院适时调整执行部门人员配备,新增执行人员7名,根据人员特点及时调整工作分工,明确岗位职责,并将综合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法警派驻执行部门,为执行工作保驾护航。

一串“凝心聚力”的成果

为了执行,该院执行干警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执结了一件件“骨头案”。正所谓付出会有回报,“亮剑”执行难,成效初显。

在阳新县金海开发区从事煤业工作的众多农民工,因所在煤矿拖欠工资不发,在讨要无果后诉至劳动仲裁机构,虽然2015年11月仲裁委作出了裁决,但相关煤矿却拒不履行补发工资义务,遂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去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阳新法院开展了强制执行、集中兑付行动,通过银行划拨的方式,将钱直接汇到农民工个人帐户。此次一共为煤矿800多名农民工兑付了1000万元工资款,占欠款额的60%,今年年底前余下40%也将执行发放到位。

集中执行行动、精准曝光“老赖”、开门大接访、强制腾退房屋等一项项举措,让群众拍手叫好。2016年以来,该院先后将1637名“老赖”纳入黑名单,限制其各类高消费、融资信贷、出境等活动,通过报纸、网络等平台公开曝光“老赖”304人,依法采取司法拘留、查封、冻结、扣押等强制措施1404人次,今年1至5月份,依法移送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2件,罚款2人,形成强大威慑力,促使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