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宣传月丨民间借贷纠纷热点问题,看了就懂了!

来源: 研究室 时间:2025-05-29 09:11:17

在日常生活中,民间借贷看似寻常,却暗藏诸多法律玄机——借条是否有效?转账凭证能否单独作为证据?从借条签署到利息计算,从举证责任到诉讼时效,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纠纷的导火索。小编整理民间借贷纠纷中常见的热点法律问题,一起来看看吧!


图片


1

民间借贷合同怎样订立才有效?

民间借贷可以是口头约定,也可以通过借条、微信记录等形式确认,无需严格的书面合同。例如,张先生通过微信向李先生借款5万元,双方在聊天中明确了金额和用途,并以转账记录作为凭证,此类借贷关系即被法院认可。

交付借款是自然人间借款合同成立的必要条件。只有交付了借款,自然人间的民间借贷关系才会成立。交付借款一般可以采用现金、银行转账、微信、支付宝等形式。

对于部分存在不合法目的的民间借贷合同,如涉及高利贷、赌博或虚假交易的借贷行为,法院通常会认定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

2

借条多年未催讨,是否会影响效力?

根据《民法典》第188条的规定,普通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为三年。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三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借款,债权人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诉讼时效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之日起开始计算,最长保护期限为二十年。

有如下情形时,诉讼时效中断,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一)出借人向借款人提出履行还款请求;

(二)借款人同意履行;

(三)出借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四)与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情形。

3

借期内利息与逾期利息怎么认定?

“借期内利息”是指在借款期限内计收的利息。根据《民法典》第680条,借款合同可以约定支付利息,但未约定利息的自然人之间借款视为无息。

出借人可提交载明利息约定的借条等债权凭证。若确实无法提供上述书面证据,可通过涉及利息沟通的微信聊天记录、通话录音或还款流水等佐证双方对利息曾有约定。

“逾期利息”是指在借款期限届满后、借款清偿前,就未偿还的本金所计收的利息。借款合同可以约定逾期利息。若没有没有约定逾期利率,则根据以下情况确定:

1.若未约定借期内利率和逾期利率:出借人可按当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计算逾期利息;

2.若仅约定借期内利率:出借人可主张逾期利息按借期内利率计算的。

4

借贷利息有上限吗?

民间借贷的利率规定因时间和政策变化而有所不同,应根据借贷发生的具体时间适用对应的法律要求。

借款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以前:

1.年利率在24%以下的利息受到法律保护;

2.年利率在24%-36%之间,出借人主张该部分利息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是借款人自愿已经履行的,人民法院不予干涉;

3.超过年利率36%的利息部分属于无效利息,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借款合同成立于2020年8月20日以后:利率上限为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的四倍。

5

民间借贷关系中能否约定复利,对

复利应如何处理?

复利,是与单利相对应的概念,又叫“利滚利”,是指在借贷关系中,出借人将借款人到期应付而未付的利息计入本金再计算利息。

在传统观念中,复利经常被烙上剥削、高利贷的印记,因而对民间借贷中关于复利的约定能否支持存有不同的观点。但如果双方当事人自愿约定复利,且在最后还本付息时,复利没有超过法定最高限度的,一般应当予以支持。


6

遇到“砍头息”怎么办?

砍头息”是指出借人在向借款人交付借款时,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利息的行为。最典型的情况是出借人在出借本金时直接从本金中扣除利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条明确规定:“借款的利息不得预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

7

借据载明借款人为数人,能否就

部分借款人进行起诉?

共同借款行为在民间借贷中较为常见。债权人与共同借款人在借款协议中对于借款用途、使用份额或者责任分担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共同借款人应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因此,每个借款人都应当承担偿还责任,当事人可以选择对借据中载明的全部或部分借款人提起诉讼。

8

借款人能否提前偿还借款?

借款人可以提前偿还借款,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借款人提前偿还借款并主张按照实际借款期限计算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9

夫妻一方出具的借条,能否要求另

一方也承担还款责任?

出借人持有夫妻一方出具的借条,原则上应向出具借条的一方主张债权,由其承担还款责任。但夫妻关系中,夫或妻一方基于家事代理权,可以代表配偶一方对外借款,在如下情形中,夫妻单方出具的借条也应由夫妻双方共同偿还:

1. 未出具借条一方对借款予以追认,对借款表示认可或者愿意归还的意思;

2. 借款用途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

3. 出借人有证据证明借款用于夫妻共同生活或者共同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