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新法院浮屠街法庭 在全省人民法庭建设工作视频会议上作经验交流

来源: 浮屠街法庭、审管办(研究室) 时间:2021-01-18 09:15:47

微信图片_20210125091853.jpg

1月15日上午,全省人民法庭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顺利召开,阳新法院浮屠街法庭庭长姜友炜采取围绕“微法庭”诉讼新模式在会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微信图片_20210125091858.jpg

2019年9月,在内设机构改革之际,2名85后法官进驻浮屠法庭后,带领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团队,积极实践 “小微创新、与民便利”理念,以微信为平台,以规模化运用为目标,通过三个方面打造微法庭,便民诉讼。

指尖办案,让为民服务更有速度长期以来,基层法庭的送达难问题困扰着我们办案人员,尤其是对于阳新这种务工大县,传统的进门送达耗时耗力,选择EMS等外包送达方式成为常态,但这样不仅时效性不佳,还存在矛盾化解渠道不通等问题。浮屠街法庭在司法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提升微信的公信力和合法性上作辅助改良,征询当事人同意使用以后,运用该平台办理案件送达、证据质证、调解等工作,让当事人无论远近,通过手机即可以完成诉讼,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还提升了办案效率自该团队启用微法庭办案模式以后,平均审理期限从之前68天直接下降到37.2天,排名直接上升到法庭第一位。也正得益于大规模开展线上送达、调解工作,团队的个案能耗大幅度下降,EMS使用数不到法庭团队均值的20%,油耗比不到均值的30%。

错峰办案,让矛盾化解更有温度基层地区的案件办理从法律层面上而言并不复杂,但想要促进案结事了,需要办案人员情、理的融入和疏通,可往往法官与当事人的上班时间多数是重叠的,难以进行有效地沟通该团队大力提倡10分钟”工作法,在上班前10分钟、饭后10分钟等碎片化实践,使用“微法庭”主动对接当事人的碎片化时间,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该问题。16个月,微法庭完成的193起远程调撤案件就是例证,而在这193起异地调撤案件中,多半就是通过这些碎片化时间完成。

线上办案,让审判质效更有亮度微法庭进入浮屠法庭的时间之后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结案总数、调撤案件总数、审理时限、上诉率四项指标全部领先的同时不断突破之前的数据,尤其是在结案700多起的情况下,调撤率超过5成,审理时限和上诉率保持最低。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团队人员不齐(两名书记员先后离职)的双压力下,微法庭帮助团队挺过难关。微法庭全年参与了336起案件送达,异地远程调、撤案件116起,所占同类数据比例一半以上,尤其是这116起调撤案件,全部都是一方或双方当事人在外地的案件,这些数据实现了团队规模化运用便民诉讼的目标,兑现了法院人在疫情防控期间司法不打烊的承诺。